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银青光禄大夫太子中允工部尚书清河张公神道碑铭 唐 · 李俭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八
天垂四序。
所以表成岁之功。
地别九州。
所以分代天之治。
寒燠之运行叶度。
河岳之感应有期。
是故体五常而承五福。
赞九德而著九功。
盛业克著于旂常。
佳名攸传于竹帛。
素行蕴蓄于至德。
积庆必贻于后昆。
传曰。
名德若不当代。
其后必有达人。
富哉言乎。
有唐赠工部尚书张公。
孕灵有道之邦。
怀抱纵横之略。
宏图推于一德。
奇表出于万人。
操笔运六体之工。
弯弧倍六钧之力。
轻财扶义。
急病攘夷。
然诺信于友朋。
赒给行于州里。
不以一隅自束。
不以一节自恃。
情怀久约。
常从结驷之游。
座列嘉宾。
遍受脱骖之惠。
视公家之禄。
于我如浮云。
顾金玉之藏。
比之于纤芥。
居如列土。
誉若置邮。
语默顺时。
浮沉乐道。
僶俛从事
逍遥不羁。
尝仕本州。
历居右职。
贞元初
敕授银青光禄大夫太子中允
四年。
薨于昌平县之官舍。
春秋七十有五。
旋窆于文安县之西北安乐乡原。
夫人扶风郡太夫人鲁氏。
左厢兵马使太子詹事福之女。
行符箴颂。
礼具蘩。
后公二十二年而没。
至是祔焉。
礼也。
公讳仁宪。
字仁宪
其先清河人
五世相韩。
文成见称于汉代
台辅晋。
壮武克大于当时。
昭彰四表。
厌饫八极。
祖讳烈。
瀛州刺史
封清河伯
遂家于燕。
王父讳佐明
宣威将军幽州游徼右果毅都尉
烈考讳元皎
宣节校尉幽州润德府折冲都尉
奕世载德。
克广前修。
辉华阀阅之门。
错综崆峒之秀。
元子讳神寂
无禄早世。
嗣子讳光朝
冠军大将军左威卫大将军检校国子祭酒兵部尚书
训禀义方。
才推命世。
学该典礼。
识洞机符。
倜傥不偫。
洞达无挠。
出则摧敌锋。
居则筦韬钤。
珠履尝馆于三千。
铁衣时驻于十万。
勋铭彝器。
誉冠缙绅。
银黄坐致。
琴筑自娱。
膺福履以乐天
坦襟怀以卒岁。
积庆垂范。
高朗令终。
诞生元臣。
为国巨镇。
兵部嗣子仲武
幽州龙节度副大使节度使两蕃经略卢龙军兼充招抚回鹘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兰陵郡食邑三千户。
星辰降祚而秉政清熙。
帝图立言而金玉王度
严干戈以卫社稷。
推彖象以究天文。
侧席求贤。
劳心致理。
历阶清级。
夙奉鸿私。
洎受钺专征。
登庸任相。
和羹鼎鼐。
图治六卿之先。
为国干桢。
论道三台之列。
破獯鬻之众。
帐盈七千。
拓鲜卑之疆。
地开千里。
七狄稽颡。
百蛮投诚。
张国四维。
承天八柱。
实生灵之藻镜
为明主之腹心。
由是赏受二帅。
职承阃外之专。
泽被壹宗。
□受专城之寄。
伯氏讳仲斌
蓟州刺史静塞军营田团练等使兼侍御史
季讳仲至。
涿州刺史永泰军营田团练等使检校工部尚书光禄大夫
姒续家宝。
蝉联国桢。
黄霸为列郡之雄。
关羽乃万人之敌。
相国有子曰直方
国子祭酒御史中丞
蓟州有子长曰得辅。
国子祭酒侍御史
次曰得平。
监察御史审州司马
敬铉幽都主簿
敬殷。
幽州参军
洎长房有子曰沛。
早亡。
琇。
监察御史
有孙曰惠连
殿中侍御史
皆圭璋特达。
冠盖相望。
丹青克绍于形容。
联芳于英蒂。
所谓勋业卓冠。
儒史名家。
穆然清风。
高视偫品。
相国以逮事逾远。
聿修渐遥。
既行。
贞珉未勒。
景行安仰。
思心罔宁。
是用伐石他山。
建碑立隧。
以俭居其家。
常窥旧史。
窃熟华宗
授简勒铭。
期于直笔。
盛德难名。
扣元关而常思堕泪。
謏闻强绎。
媲黄绢而徒愧受辛。
终惟恐惶。
敢载铭曰。
自泮元黄。
即垂载籍。
华宗上德。
奇谋异迹。
问道赤松
黄石
道著昭晰。
庆流辉赫。
当涂代汉。
典午承曹。
地分东西。
位列卑高。
为郎著节。
作宰操刀。
国储俊乂
代有英髦。
降及元魏
清河运偶。
为郡临燕。
卜居戴斗。
公卿窟宅。
德义泉薮。
史不绝书。
士无虚口。
惟唐八叶。
诞生尚书
文章轨范。
礼义权舆。
挥金满路。
载德盈车。
清风穆若。
善贾沽诸。
泳游道德。
蕴蓄儒史。
千钧。
名驰万里。
不享眉寿。
不登贵仕。
道迈前修。
庆流后嗣。
克生令子。
实曰时英。
魁梧器宇。
性格恢宏。
爵位隆重
度量襟灵。
业惟匡国。
学表过庭。
厥有孝孙。
作唐丞相
肃穆凤池。
峥嵘玉帐。
持衡任重。
仗节心壮。
龟鹤齐年。
山河比量。
藉藉偫从。
愔愔德音。
或台或阁。
如玉如金。
日星照地。
桃李垂阴。
雪霁昆阙。
花繁邓林。
晋勒景钟。
卫刊彝鼎。
金石既刻。
丹青重炳。
平山先生制机墓铭1271年 宋末元初 · 谢枋得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一八、《叠山集》卷八、《湖北金石志》卷一二、同治《大冶县志》卷一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
人与天、地并立为三才,形气有小大,人岂小于天、地哉!
众人与圣人皆可为尧舜,知觉有先后,众人岂后于圣人哉!
古之君子,学足以见天地圣人之大全。
意一诚,天下国家与吾心为一;
诚一至,天地人物与吾性为一。
可言而不可行,为其事而无其功,非儒道也。
宋朝喜用儒能谈理性书者,取穹官如执左券,五帝三王自立之中国,乃灭于儒术盛行之时,岂不大可哀乎?
吾读平山先生毋公行实,未尝不流涕太息,安得斯人与之论儒道哉!
公仁人也,少年见蜀人死于乱离,如痛入肌髓,收遗髅露骼,藏之丛冢者以万计;
流亡苦寒饥,赖衣食以更生者又几万人。
帑不留钱,廪不留,悉倾倒施舍,以活民命,家以此屡空。
嗟乎,一少年书生恻隐满胸怀,真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岂非英雄人哉!
其尉安化也,峒氓作乱,单车半夜入鼪鼯篁竹间,推赤心晓以祸福,开其生路,凶渠感恩罗拜,至泣下,民社以宁。
籴谷万馀石为社仓,有凶岁四境无饿民。
邑庠不养士,始辟斋舍,丰廪庖,日以六籍四书讲明,士皆笃文行。
令有当为之事而不为者,公皆为之,士民爱戴如父母。
其摄令衡阳也,善政与善教并行,百姓得欢心而歌舞之,无以异于安化也。
部使者交荐,堂除南康,公辞曰:「世与道交相丧久矣。
人物大凋零,愿作一冷官,为国家育英才,可乎」?
分教黄州,兼领雪堂河南两书院事。
程、苏二先生道不同而其趋一,公为诸生明辨,既知其所以异,又知其所以同。
教人必明体适用,文武无不能,精粗皆可以为,湖学再行于斯世。
功臣贵将子孙皆愿立讲下,江淮湖右后进生经公讲画,有文名者尤多。
沿江两帅借隆望以精神一阃。
卫灵公岂能知仲尼哉,际可耳,公养耳。
后帅辟为干办公事,又辟主管机宜文字
虽不能委心受教,公竭智殚虑,葺罅袽漏,犹能护一面风寒,叛胆敌心有所惮,不犯副阃界。
时宰颇知公,除礼部架阁,仍赞军机任,改秩。
襄围急,将相皆天夺其鉴,阳援而阴弃。
公有策可以解围,可以弭兵,可以使南北百万亿苍生全性命,知时宰必不用,襄必陷,国必亡,天下必大乱,忧愤成疾,竟以庚午闰十月十三日终于黄州官舍。
家无馀财,厥子无以终大事,军民悲怜,敛殡葬祭诸费皆阃帅给之。
公讳廷瑞字仁叔,家世河中之龙门
后唐同光丙戌高祖平章毋公昭裔孟知祥,遂家焉。
公生于成都,中进士第
兴元府推官,讳岩老者,其曾祖;
登科南溪,讳谏者其祖;
太学上舍生,讳自诚者其父。
生于己卯,享年五十二。
娶刘氏,生三男:遇辰、逢辰、应辰。
皆以奇才实学为达官当方面者所知,繇进士选举入仕,或辞禄庐墓,或贰郡,或丞邑,止者得伯夷、柳下惠之仁,仕者合伊挚吕牙之道,皆豪杰士也。
逢辰仕建安,条上四十事,说达官为生灵留一发生意,人望翕然。
辛未正月十一日,子孙奉公柩葬于兴国军大冶县,乡曰永丰,里曰白雉,原曰黄龙山
呜呼!
公生而英伟,年十二,记六经,已能通大义,作赋早有声,春秋程文冠一郡。
恢廓有大志,惠义而力仁,为布衣已能哀怜锋镝遗黎,葬死者活生者皆以万计。
吾所谓古之君子,学足以见天地圣人之大全,意一诚,而天下国家与吾心为一,诚一至,而天地万物与吾性为一,此之谓儒道,公其庶几乎!
乡三贡,始登己未进士第,仕止一掌故,佐边阃。
其没也,年方五十二。
诸公贵人苟能用其材,行其道,岂不能转亡为存,易乱为治?
天与人不合,世与道相违,惜哉!
吾历览前史,渡江后贤,如张公德远、虞公仲言、赵公景温、游公景仁、谢公德方,皆蜀人也,虽不能用太平庆历元祐时,其心真足以合天,其德真足以服人,亦可以为大臣矣。
使公不死,其才必大用,用则必无愧于五君子。
一贤之寿夭,吾道之行废,与国脉世运相关,岂特其一身之不遇为可恨哉!
王晋公、范文正平生喜种阴德,子孙食其报,人以为天道可必,毋氏之后其大乎!
枋得公仲子相识,晚而相知深,请予铭公墓。
乃铭曰:
才可以扶国之亡而为兴,道可以挽世之降而为升。
天不假孔明、公瑾以年,人已知汉业之必倾。
计公平生之阴德,非古之大丈夫则不能。
黄河之源不可穷,则奔流万里而入海;
松根之茯苓不可斸,则柯叶千岁而长青。
匪春种而秋获,信云族而雨盈。
志有续而道有传,必长拔巅崖辛苦之苍生而见其清平
春秋五论(三) 南宋 · 蔡沆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五八、复斋公集
或曰:子谓《春秋》不以日月、名称、爵号为褒贬,信然矣。
若是则《春秋》所书皆据旧史尔,门人高弟不能赞一辞,其义安在?
曰:有《春秋》之达例,有圣人之特笔。
有日则书日,有月则书月,名称从其名称,爵号从其爵号,与夫盟则书盟,会则书会,卒葬则书卒葬,战伐则书战伐,弑杀则书弑杀,一因鲁史旧文而书之焉,此达例也。
或史之所无而笔之以示义,或史之所有而削之以示戒,此特笔也。
「元年,春,王正月」,此史之所无也,而书「王」,是圣人笔之也。
中国之诸侯有葬楚君者,此史之所有也,不书「葬」,是圣人削之也。
晋侯召王,明见于传,则书曰「天王狩于河阳」,所以存天下之防,立万世君臣之大义也。
宁殖出其君,名在诸侯之策,则书曰「卫出奔」,所以示人君之戒,为后代臣民之龟鉴也。
不但曰仲子而曰「惠公仲子」,不但曰成风而曰「僖公成风」,不曰陈黄而曰「陈之弟黄」,不曰卫絷而曰「卫之兄絷」。
阳虎陪臣,书之曰「盗」;
吴、楚僭号,书曰「吴、楚」。
纠不称公子,小白书「齐」;
突不书郑,而忽书「郑」。
立晋而卫书「人」,立子朝而尹子书「氏」。
凡此皆圣人之特笔也。
故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盖用达例而无有加损,圣人之公心;
有特笔而明其是非,圣人之精义。
达例所书,非必圣人而后能,虽门人高弟预之可也;
精义所在,门人高弟岂能措其辞哉!
盖非圣人不能与也。
学者之观《春秋》,必知孰为《春秋》之达例,孰为圣人之特笔而后可观《春秋》矣。
沆尝推《春秋》之义,窃以为其大旨有三:一曰明分义,二曰正名实,三曰著几微。
所谓明分义者何也?
每月书正以明正朔之所自出;
王人虽微,必序诸侯之上,皆以正君臣之大分。
内齐而外楚,内晋而外吴,始书荆而后书楚,始书吴而后书子,皆所以别夷夏之大防
晋申生、许止,明父子之恩;
陈黄、卫絷,明兄弟之义。
曹羁、郑忽,长幼之序正;
成风、仲子,嫡庶之别植。
凡此之类,皆所以明分义也。
所谓正名实者何也?
《传》称隐为摄而圣人书之曰公,则非摄矣;
《传》称许止不尝药,圣人书之曰弑,则非不尝药矣。
卓之立未踰年,圣人正其名曰君,则里克之罪不能逃;
夷皋之弑归罪于穿,圣人书之曰盾,则赵盾之诛不能掩。
齐无知陈佗踰年而书之曰弑,正君臣之大分也;
阳虎陪臣,而书之曰盗,律讨贼之至公也。
凡此数者,皆所以正名实也。
所谓著几微者何也?
郑伯使宛来归祊,而继书入祊,著其不当受之辞;
宋人以郜鼎赂我,圣人书之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太庙,示其所可却之义也,今其不却、不辞者,欲心眩迷而天理晦蚀也。
天王狩于河阳壬申,以朝于王,所以明因狩而后朝王也。
公如京师,遂会宋公、卫、郑伯、曹、邾人、滕人伐秦,明如京师而后伐秦也。
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宋公盟,著其所以失己失人也。
隐公、齐、郑伯在中丘公子翚师会齐人、陈人伐宋公,子翚无君之心著矣。
葵丘之周公与焉,已而书曰「戊辰,诸侯盟于葵丘」,以周公与会而不与盟也。
虽然,诸侯咸集,无敢异志,齐桓尊周之义见矣。
邢丘,改命朝聘之数,怠其政而使大夫听命,曾不思邦交玉帛,非臣下所得专,晋悼乃不自为政,而委之大夫,是之谓倒持太阿而受之柄也。
及溴梁而大夫独盟,威福之权操于下,而君上失政,其萌宁不兆于邢丘乎!
盟宋之役,倡为弭兵之名,合诸侯而使晋楚交见,曾不思戎狄豺狼,非中国所可通,赵武乃徇其邪说,而与之交礼,是之谓自撤藩篱以媚夫盗也。
及于申而蛮夷望风,篡弑之贼无忌惮,而夷狄强横,其事岂不自夫有宋之盟来耶?
凡此之类,皆所以著几微也。
其他书法,不一而足,然其大者则不出于三者之外矣。
圣人之笔如化工,随物赋形,洪纤高下各得其所,而之意常流行于其间,虽其所纪事实不出于鲁史之旧,而其精神风采则异矣。
学者之观《春秋》,知有《春秋》之达例,则日月、名称如后世诸儒之穿凿者不用也;
知有圣人之特笔,则夫分义、名实、几微之辩,有关于义理之大原者,不可不深察也。
若曰《春秋》但约鲁史之文,使其文简事该,则夫人皆能之矣,何以为《春秋》乎!
卢钦魏舒 西晋 · 杜预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二
传称三年之丧自天子达,此谓天子绝期,唯有三年丧也。
非谓居丧衰服三年,与士庶同也。
故后、世子之丧,而叔向称有三年之丧二也。
周公不言高宗服丧三年,而去谅闇三年,此释服心丧之文也。
叔向高景王除丧,而讥其燕乐已早,明既葬应除,而违谅闇之节也。
春秋》,晋侯享诸侯,子产相郑伯,时简公未葬,请免丧以听命,群子谓之得礼。
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传》曰「吊生不及哀」。
此皆既葬除服谅闇之证,先儒旧说,往往亦见,学者未之思耳。
《丧服》,诸侯为天子亦斩衰,岂可谓终服三年邪!
上考七代,未知王者群臣上下衰麻三年者诸;
下推将军,恐百世之王其理一也。
非必不能,乃事势不得,故知圣人不虚设不行之制。
仲尼曰:「礼所损益虽百世可知。
此之谓也(《晋书·礼志中》。于是尚书仆射卢钦尚书魏舒问预证据所依,预云云。于是遂命预造议奏。)
送樊琯司业归朝881年 晚唐 · 唐彦谦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钓璜 啖鏊讥尔雅 泥函谷 卖饼诉公羊 青袍过寿阳
近者苏司业,文雄道最光。
夫君居太学,妙誉继中行。
汲郡陵初发,汾阴箧久亡。
寂寥方倚席,容易忽升堂。
去日应悬榻,来时定裂裳。
惬心频拾芥,应手屡穿杨。
辩急如无敌,飞腾固自强。
论心期舌在,问事畏头长。
驷马终题柱,诸生面墙
啖螯讥尔雅,卖饼诉公羊(《三国志注》:“魏严干善《春秋公羊》,钟繇好《左氏》,谓公羊为卖饼家。”)
未见函谷,俄惊火建章。
烟尘昏象魏,行在隔巴梁。
红粟填郿坞,青袍过寿阳
剪茅行殿湿,伐柏旧陵香。
黉室青衿尽,渠门火旆扬。
云飞同去国,星散各殊方。
贱子悲穷辙,当年亦擅场。
齑辛寻幼妇,醴酒忆先王。
圣域探姬孔,皇风乐禹汤。
畏诛轻李喜,言命小臧仓
折树休盘槊,沈钩且钓璜
鸿都问词客,他日莫相忘。
寿安县卞氏墓志铭元祐五年正月 北宋 · 李昭玘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六、《乐静集》卷三○
夫人姓卞氏,嫁为故比部郎中公仲孙之妻,封寿安县君元祐二年五月十五日以疾终。
其子以五年正月十九日,葬夫人于齐州长清县和平乡千秋里潘封之原,从比部公之兆。
前葬,状其行求铭于予,因其事为之铭曰:
卞曹叔后,庄以勇闻。
侍中,忠孝一门。
后家许昌,仕滋显。
震名能诗,终督邮掾
尚书郎,咸太府卿,赞计主漕,以风力称。
三世有庸,善德垂裕,是为夫人,曾祖、祖、父。
夫人幼警,姆傅不烦,言动有度,德容闲闲。
母多子男,独保女厚。
孰无姬妾,愿得为妇。
求俪君子,言卜其因。
凤凰锵锵,盍归于陈。
陈世大门,属有疏密,缉柔惠恭,好我如一。
治内有政,如吏治官,义不私己,人无间言。
比部守绵,民阻凶岁,倾禄哺饥,后日不继。
请出奁具,以收殆贫,妇无外事,我宁忍人。
旁孤无天,覆护犹己,冠笄聘婚,备物如礼。
不幸中寡,克艰于家,四方田桑,罔有檗芽。
率身布蔬,履俭时力,弗谋于亲,有祭有食。
以善教子,子不废书,论世辨物,霈然士夫。
感疾告终,命诸子侍,汝父汝承,不惰吾慰。
寿六十九,物数所难,天胡啬斯,而不百年?
实生三子,惟燮冢嗣,为州掾曹,少官蚤世。
度敏为吏,今于须句;
唐孝友闻,始登荐书。
长女亦夭,幼有良配,齐之儒冠,公辅周氏。
林林诸孙,绰有令姿,二女稚孩,五男学诗。
陈氏之先,馀泽未匮,夫人缉之,其后必大。
清源之南,体魄归,邦人式瞻,我母妇师。
里名千秋,世藉厥祉,亦既有孙,孙复有子。
江州冲阳观碑 唐 · 李湜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四
夫大易究天地之心。
老经游道德之奥。
非先非后。
无始无终。
不行而至。
不疾而速。
跨亿龄而超万祀。
不以为长。
驰寸晷而迫分阴。
宁云是促。
寒暑乘之而斡运。
四时行矣。
动植禀之以资生。
万物成矣。
若乃注元精而悬斗极。
皇运以兴。
陶正气以立乾维。
帝图爰启。
故轩后以道。
登于云天。
唐后以德。
逊于尊位。
其馀法宝。
历总璿衡。
皆以冲妙宰域中。
元通御天下。
秦皇慢德。
汉武骄真。
幸集灵之宫。
游祈年之馆。
心非至恳。
意属无厌。
徒健羡于一时。
竟贻嗤于万代。
眷言魏晋
咸琐琐焉。
迄至陈隋。
并区区者。
是知道之昌也。
无为之化若斯。
道之丧也。
有累之求若此。
然则否终则泰。
穷变乃通。
得之一朝。
必复昌运。
大唐之御极也。
应盘古而开混沌。
法太乙而扫欃枪。
降灵元始之前。
提象太初之外。
乾坤翕辟。
飞龙之德在天。
河洛经通。
神马之图出地。
高祖神尧皇帝镳宫授箓。
推亡怀负胜之图。
太宗文武圣皇帝户收祥。
驭朽握瑶光之运。
高宗天皇大帝抚大钧而司左契。
执大象而御中枢
笼徽于七十二君。
飞英于万八千岁。
中宗孝和皇帝小心恭孝。
大度宽仁。
上奉宗祧。
下安黎庶。
睿宗大圣真皇帝神功不宰。
圣谟广运。
以由庚而安寿域。
以洪范而享昌年。
开元神武皇帝变代重光。
创业垂统。
拨乱反正。
应天顺人。
知微知彰。
朝北辰而刊玉。
惟精惟一。
会九牧而铸金。
惟几也。
能使遐迩肃清。
惟神也。
能使幽明畅谧。
濛汜抵于旸谷。
同文同轨。
火坂际于冰邱。
一尉一候。
其公卿也。
则伊周赞翼。
其牧守也。
则邵杜绥怀。
文以化成。
虞庠有籯金之业。
法惟刑措。
夏台鲜辨璧之疑。
尔其南亩澄清。
有如京如坻之积。
东山举逸。
无在薖在轴之幽。
大乐举而音律谐。
大礼备而威仪整。
俗知和乐。
人识训章。
加以九苞六象之禽。
止庭巢阁。
双觡五蹄之兽。
入囿驯郊。
庆云舒玉叶之阴。
甘露洒金茎之润。
海贝积而江珠满。
山车至而泽马来。
其馀绝瑞殊尤。
应图合牒者。
不可胜纪焉。
由是赤骆青旂。
坐明庭而颁国政。
金绳玉版。
日观而纪天符。
曷以臻兹。
盖皇上得玉真之要道也。
故能范围三大。
陶冶六虚。
侯其祎而。
眄其美矣。
冲阳观者。
梁普通三年史邵陵王奏置。
奉诏造焉。
其观当置之际。
山顶常有双鹤栖托。
每天气清朗。
日色晴明。
西飞云衢。
东至庐岳
其居也。
乃爽垲之层阜。
博敞之奥区。
南眺平原
北临激水。
松子之峰非远。
王乔之岭犹存。
左对崇岩。
右瞻穹岫。
排云掩日。
背阴向阳。
状若帏屏。
图经之载数矣。
以其仙鹤冲翥。
居处向阳。
二美可嘉。
故有冲阳之称矣。
其地也。
上躔景纬。
牛斗寓其精。
下料山泽。
庐江崄其镇。
徒观其数峰朵壑。
浪水瀼阶。
风被邃庭。
云华镂楶。
瑶林宝蕊。
髣髴三珠之丽。
邃宇崇堂。
依稀七宝之饰。
真容式备。
道气殊高。
少华金童。
捧香炉而入侍。
太清玉女。
持真诀而来仪。
凿沼营坛。
宛在风尘之外。
药堂经藏。
萧然松石之间。
此实元圣之殊庭。
列仙之游馆也。
逮于垂拱四年冬
遂为野火所侵。
回禄扬光。
轩廊发燄。
昆山之火。
燎及芝田。
麋氏之灾。
烟侵桂栋。
致令元门殆毁。
仙构俄倾。
迄至开元之初
犹阙真君之院。
爰有北岳先生洞元苏慕道等。
凝真牝谷。
养素清溪。
长往之迹逾高。
幽贞之志弥远。
多端济物。
寡欲探微。
痛此荒芜。
乘兹舍施。
衣布之外。
衾被罔留。
抚遗迹而兴工。
想全摹而崇葺。
日役攸劝。
风匠是凭。
洞开妙门。
式图真汇。
炳乎丹铺翠幌。
奂若秋水春台。
镂度元关。
重庄昔像。
影升元籥。
更饰仙仪。
凤憩龙盘。
宛然功备。
把十蹈五。
钩绳极妙。
能事斯毕。
不其然矣。
刺史赵郡李讷。
弓传虎石。
将军横北塞之勋。
构袭龙门
司隶擅东都之望。
恺悌君子。
名教中人。
词场则桂丛生。
学海则蓬壶对出。
声流宸扆。
道畅黎蒸
风符三月
二天之福。
别驾赵郡李承允。
州将之族父也。
长史京兆韦公允。
司马荥阳潘公绶。
并题舆九派。
展骥二梁
雅誉迈沂土之歌。
美政完荆南之价。
化宣千里。
无劳庾亮之书。
功赞六条。
自得应詹之佐。
司军参军长孙子尚司仓参军员外司仓参军江克励司兵参军孙司弼司法参军张延祚参军陈德直严干等。
八音继响以同举。
五色联晖而异趣。
凤藻扬日。
莺迁弄春。
梁竦深耻。
屈为州县。
王彬博综。
甫就典兵。
徐稚枉器于功曹
杨珠屈声于从事
豫章擢七年之秀。
鹪鹏即六月之图。
县令黄撝主簿周晖尉宋不羁孙匪逸等。
并椅桐梓。
珠贝球琅。
礼乐专门。
诗书领艺。
家邦共理。
忠孝相资。
博通应时。
恭勤揆务。
严明既断。
擿伏如神。
割滞岂异于解牛。
绳𠌤不殊于逐鸟。
乡人杨公定周仁珙等。
茂族高门。
魁岸豪杰。
或挂冠而从三乐。
或结辔而骋九衢。
咸舍净财。
以追冥祐。
具题爵里。
勒在碑阴。
所冀證福今生。
销灾往劫。
某顷因祗役。
齐沐朝真。
躬谒崇祠。
睹兹胜躅。
悠然长想。
怅矣高风。
此际纲维。
道明祈请。
虽幼怀轻举。
窃好神仙。
未逢太上之家。
不遇麻姑之席。
自惟庸鄙。
轻赞元功。
何敢述其天倪。
但且书其甲子。
昭宣不朽。
而为颂曰。
大哉元气。
邈矣真图。
宁穷妙象。
罔究鸿炉。
道气方振。
浇风未敷。
发晖元箓。
何贤墨儒(其一)
睢盱莫测。
肸蚃难名。
蝉蜕滓浊。
神游太清。
沈尸载起。
枯骸更生。
韬光秘诀。
养正真经(其二)
变相从彫。
驱淳入诈。
质文互起。
昏明递谢。
燧火御图。
观龙演卦。
诡类千品。
殊形万化(其三)
鸣呼主唐。
异圣重光。
化吞邃古。
声超上皇。
六幽允塞。
三灵再昌。
御九登运。
得一乘阳(其四)
禀惟皇猷。
光宅天休。
张我元籥。
清我道流。
双童晚憩。
四子晨游。
山栖白鹤。
关度青牛(其五)
至人有为。
重爻是考。
芸阁三袭。
琳鉴七宝。
海圣澄真。
天神御昊。
含漱灵液。
规模元老(其六)
一人有庆。
万姓攸资。
仰稽真宰
式鍊精思。
往焚仙桂。
植灵芝
惟其嗣美。
赖我真师(其七)
王命良臣。
作牧江曲。
英英佐贰。
济济寮属。
中和演化。
威恩动俗。
众妙所归。
偫生是属(其八)
庐峰之右。
吴江之南。
仙居隐隐邃宇耽耽。
道原巨济。
洞穴难探。
荃微思拙。
文何以堪(其九)
唐尚书右丞中书令张公神道碑 唐 · 徐浩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
有唐既受命。在太宗时
有若梁公房。郑公魏。
卫公。格于皇天。
高宗时。有若梁公狄。
格于上帝。在中宗时
有若汉阳王张。扶阳王桓。
兴复宗社。在元宗时。
有若梁公姚。广平公宋。
燕公始兴公二张。中兴王业。
夫以天柱将倾。大盗方起。
一振纲目。再阐皇猷。
始兴公为之。公讳九龄
字子寿一名博物
其先范阳方城人轩辕建国。
弦弧受氏。良位为帝华。
才称王佐。或相韩五叶。
或佐汉七貂。代有大贤。
时称盛族。四代祖讳守礼。
钟离郡涂山。曾祖讳君政
皇朝韶州别驾。终于官舍。
因为土著姓。大父讳冑
越州剡县。列考讳宏愈
新州索卢县丞。赠太常卿广州都督
皆蕴德葆光。力行未举。
地积高而成岳。云久蓄而作霖。
是生我公。蔚为人杰。
弱不好弄。七岁能文。
居太常府君忧。柴毁骨立。
家庭甘树。数株连理。
王公方庆出牧广州。时年十三。
上书路左。燕公过岭。
一见文章。并深提拂。
厚为礼敬。弱冠乡试进士
考功郎沈佺期尤所激扬。一举高第。
时有下等。谤议上闻。
中书令李公当代词宗。诏令重试。
再拔其萃。擢秘书省校书郎
应道侔伊吕科对策第二等。迁左拾遗
封章直言。不协时宰
方属辞满。拂衣告归。
太夫人在堂。承顺左右。
孝养之至。闾里化焉。
始兴北岭。峭险巉绝。
大庾南谷。坦然平易。
公乃献状。诏委开通。
曾不浃时。行可方轨。
特拜左补阙。寻除礼部司勋员外郎
朝散大夫。超中书舍人
封曲江县男。转太常少卿
冀州刺史。以庭闱在远。
表请罢官。改洪州都督
桂州都督。摄御史中丞岭南按察兼选补使
黜免贪吏。引伸正人。
任良登能。亮贤劳事。
泽被膏雨。令行祥风。
属燕公薨落。斯文将丧。
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
时属朋党。颇相排拫。
穷栖岁馀。深不得意。
渤海国王武艺违我王命。思绝其词。
中书奏章。不惬上意。
命公改作。援笔立成。
上甚嘉焉。即拜尚书工部侍郎知制诰
扈从北巡。便祠后土。
命公撰赦。对御为文。
凡十三纸。初无稿草。
上曰。比以卿为儒学之士。
不知有王佐之才。今日得卿。
当以经术济朕。累乞归养。
上深勉焉。迁公弟九皋九章官近州里。
伏腊赐告。给驿归宁。
中书侍郎。丁内忧。
中使慰问。赐绢三百匹。
奔丧南讣。祔葬先茔。
毁无图生。嗌不容粒。
白雀黄犬。号噪庭茔
素鸠紫芝。巢植庐陇。
孝之至者。将有感乎。
既卒哭。复遣中使起公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口敕敦谕。不许为辞。
闻命号咷。使者逼迫。
及至阙下。恳请终丧。
手诏曰。不有至孝。
谁能尽忠。墨缞之义不行。
苍生之望安在。朕以非常用贤。
曷云常礼哀诉。即宜断表。
赐甲第一区。御马一。
寻迁中书令集贤学士知院事修国史
初公作相也。奏差择元戎。
皆取良吏。不许入请。
罢赏战功。减诸军兵。
省年支赐。谀臣儳议。
事竟不行。明年。
公奏籍田躬耕礼节。加金紫光禄大夫
进封始兴伯。每天长节。
公卿皆进宝镜。公上千秋录。
帝王兴衰。以为鉴戒。
公直气鲠词。有死无贰。
彰善瘅恶。见义不回。
范阳节度颍王沄奏前太子索甲二千领。上乃震怒。
谓其不臣。顾问于公。
公曰。子弄父兵。
罪当笞。况元良国本。
岂可动。上因涕泣。
遂寝其奏。武贵妃离间储君
将立其子。使中谒者私于公曰。
若有废也。必将兴焉。
公遂叱之曰。宫闱之言。
何得辄出。御史大夫李公尚隐太府卿裴胄先不礼中官
皆忤上旨。必在殊谴。
公全度焉。幽州节度张公守圭缘降两番斩屈突干。
将拜侍中凉州节度牛仙客以省军用。
将拜尚书。并触鳞固争。
竟不奉诏。平卢将安禄山入朝奏事。
见于庙堂。以为必乱中原。
固请戮之。上曰。
卿以王衍石勒。此何足言。
无何用兵。为虏所败。
张守圭请按军令。中留不行。
公状谏曰。穰苴出军。
必诛庄贾。孙子行令。
亦斩宫嫔守圭所奏非虚。
禄山不当免死。再三恳请。
上竟不从。边将盖嘉运等上策。
密发将士。袭平西戎
公以为不可妄举。结后代雠。
非皇王之化也。上又不纳。
及羯胡乱常。犬戎逆命。
元宗追叹曰。自公殁后。
不复闻忠谠言。发中使韶州吊祭。
其先见之明。有如此者。
学究精义。文参微旨。
或有兴托。或存讽谏。
后之作者。所宗仰焉。
上表论事。事多枢密
入皆削稿。人莫得知。
常以致君尧舜。齐衡管乐。
行之在我。何必古人。
由是去循资格。置采访使
收拔幽滞。引进直言。
野无遗贤。朝无阙政。
百揆时序。庶工允。
同侪见嫉。内宠潜搆。
罢公为尚书右丞相。初不介意。
居之坦然。执宪者素公所用。
劾奏权臣。豸冠得罪。
借以为累。贬荆州长史
三岁为相。万邦厎宁。
而善恶太分。背憎者众。
虞机密发。投杼生疑。
百犬吠声。众狙皆怒。
每读韩非孤愤。涕泣沾襟。
开元二十八年春。请拜扫南归。
五月七日。遘疾薨于韶州曲江之私第。
享年六十三。皇上震悼。
荆州大都督。有司谥行曰文献公
来岁孟冬。葬于洪义里武临原
近于先茔。礼也。
夫人桂阳郡夫人谭氏。循州司马府君诲之子也。
淑慎宜家。齐庄刑国。
佩环有节。纂组皆工。
幼作女仪。长为内则。
太夫人乐在南国。不欲北辕。
克勤奉养。深得妇礼。
至德二年十月六日。终于私第。
春秋七十七。昼哭䦱门。
日月绵远。同茔异穴。
卜兆从宜。公仲弟九皋。
宋襄广三州刺史采访节度经略等使殿中监。季弟九章。
温吉曹等州刺史鸿胪卿腰金拖紫
三虎为荣。立德行政。
二冯推美。嗣子拯。
居丧以孝闻。立身以行著。
陷在寇逆。不受伪官
及收复两京。特制拜朝散大夫太子右赞善大夫
孙藏器河南府寿安
永保先业。克秉义方。
殿中侍御史抗。文吏雅才。
清公贤操。以兄拯早世。
藏器幼孤。未建丰碑。
乃刻乐石。用展犹子之慕。
庶扬世父之美。浩义深知已。
眷以文章。礼接同人。
惠兼甥舅。薄技效德。
无愧其词。铭曰。
凤生丹穴。鹏翥南溟。
天乘粹气。地发精灵。
杰出我公。扬于王庭。
甫称降神。说表骑星。
学究经术。文高宗匠。
再掌司言。爰立作相。
忠义柱石。谋猷帷帐。
王纲允。帝采惟亮。
退居右揆。出守南荆
元鹤缉翼。青蝇营营
不瞑犹视。虽殁如生。
昭昭令名。千古作程。
朝奉大夫太府卿四川总领财赋累赠通奉大夫李公墓志铭1228年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二○、《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七八、《永乐大典》卷一○四二二、《经义考》卷一八六、嘉庆《四川通志》卷一八三 创作地点:湖南省怀化市靖州县
自中兴多故,师不解甲者十有四年,指权宜一切之征为经常不易之费,百年閒士大夫由之不知,视为当然。
知之矣,又从而旁缘吮剥、诡取阴夺者,此皆无以议为。
或知恤之莫知所以救者,什尝四五;
知救之而不能虑终知敝,不永厥德,什亦二三;
或毋问弗克,惟既厥心,宽一分则有一分之益,此什不一焉。
若夫受任之臣以是心求之,忧民之君以是心应之,未尝有精神会聚之素,而问辩逆复如父诏子承,友疑师诲,诚意实德,烂然简册,则信所谓千载一合,此合以天也。
淳熙三年七月辛未,廷臣上疏曰:「臣窃见四川总领财赋所岁支军粮为石百五十有馀万,营田岁租与贸易利州诸处夏秋税斛者凡十九万。
其百三十万水运七十,和籴六十,量产之薄厚而制其数焉。
名曰和籴,实科籴也。
上三等户饶于赀用,自输自请,虽少损犹可支;
下二等户势必付之揽纳之家,本钱既不可请,姑逭责可耳。
请下总领所,蠲四五等所科之数,而官自收籴,或止增水运以补元数」。
范成大李蘩疾速相度闻奏。
时范公制置四川,李公已被命总饷,尚留汉中也。
李公奏谓:「今九州和籴以二十四万敷上三等户,三十六万石敷下二等户,若官司自籴下户之所籴者而加之水运,则增费二百八十八万缗,此何从出?
俟臣到官询究,乃议施行。
愿假数月之期,永除五十年之病」。
夫未知君之信否,而慨然以是自任矣。
迨领饷事,即上疏略曰:「六十万石米若从官籴,石增一千多至四千,岁约百万缗。
总领所财赋已经宣抚使虞允文覈实,岁入有常,未易增费。
臣为陛下毕诚竭虑,但于经费之中斟酌损益,不须朝廷降度僧牒,不用宣司桩积钱,不动总所岁计,自可变科籴为官籴。
贵贱视时,不亏毫忽之价;
出纳视量,不取圭撮之赢。
使军不乏兴,民不加赋。
敢掇其大者十一条以献。
一谓自古军粮必随地产,今利、阆、兴、洋与关外四州米麦之产多寡不侔,今当随土之宜以充军食。
二请州县分掌籴本官侵欺移用者,以三尺从事
三请措置籴买官得自举辟四五员。
四请依已出命免收头子勘合钱。
五请通判知县以籴买能否议赏罚。
六许民户赍粮准纳赋役。
七请听臣不时委官往州县盘量。
八谓欲于上户劝籴,令民自量自槩,自输之仓,以防多取之弊。
九谓官籴断可久行,遇有调发,或未免暂科,事已而复,敢先事而言。
十谓仍旧以元价和买利路诸州税斛。
十一谓总领所宣抚司平牒往来,其职事则诸司不得与,愿专责任,以塞浮论」。
诏以六条问公,且令成大同共详度,至是孝庙犹未以剸属公也。
公奏:「此臣所总财计,制司不得而尽知」。
又画一以闻。
诏问未见此民间和籴有无增价,公奏:「天时有丰凶,物价有贵贱,随宜损益,难以豫计」。
诏问若增本钱,约度几何,岁于何取拨,公又奏:「不可豫计。
且如利、阆州以高价籴商米,而关外以小价科民粮,裕此商而困彼农,行之三四十年,不知通变。
臣今于关外随宜收籴,以未视事已减本钱近十万缗,而籴买通快。
利、阆州米价,臣亦随宜高下,使之适中,减省亦十馀万,而米商源源不绝。
每事如此,则岁干百馀万不为甚难」。
诏问不通水运州军,无人般贩去处,合就甚处籴买,如何般运,公奏谓:「如关外四州,每岁共籴粮十三万馀石,有水运及商贩则价直稍下,无运无贩则增陆费。
今二十三仓已籴十八万石矣,皆无般运之劳」。
诏问人户自量自槩,自输之仓,宁无欺弊,公奏:「虽未保无弊,与其官自量槩而肆其虐取也」。
诏问以米麦随宜杂支及令民户以税役准纳粮米,有无未便,公奏谓已移文范成大,见谓可行。
时范公惑于浮言,谓公奏先上则同共详度之命无可施行。
公遄露底里以告于范,久之,范亦舍然信服,连名复命,卒无以易公也。
俄又诏四川和籴且照年例施行,不得轻易更改,止将其间敝事革去,别听朝廷指挥
至是则孝庙之疑犹未释也。
公又三请,朝廷不能夺,诏淳熙四年分权免一年。
明年再请,又诏免一年。
盖廷臣始为下二等请,而公并蠲五等至六十万石,且始言费二百馀万,暨领事究实则费半之,故上下疑信,久而未决。
度支郎中周公嗣武被命与公计度蜀赋,公请并付嗣武审覈。
嗣武寻亦是公,独谓遣官劝籴及民赋准粮、通判知县以能官展减磨勘,是三者未便。
诏又下公,公曰大者已行则小者姑可置,惟籴买官请五得三,必固以请,上又从之。
盖自淳熙三年之秋九月五年三月,仅一年有半,而奏闻凡十有三,上尚书一,与同列往返七,玺封下尚书可其奏入,讫如初议,克底成绩。
呜呼,其难哉!
「习坎有孚,维心亨」。
《彖》释之曰:「维心亨,乃以刚中也」。
以孝庙之圣主于上,范公之贤议于下,犹以浮言异论始疑而终信,非公刚实在中,其能行尚而往功乎?
民既乐与官为市,牛车担负,千里不绝。
会岁大稔,父老以为三十年米价不若是之贱,梁、洋间绘象祠公,饮食必祝。
缙绅大夫士采民谣以献,无虑百篇,而资政殿学士黄公裳所赋《汉中行》、《罢籴行》二章尤为卓绝。
四年五月丙午宰执进呈范成大奏:「关外麦熟,倍于常年,盖由去岁罢籴一年,民力稍纾,得以从事耕作」。
上曰:「免和籴一年,民间便已如此,乃知民力不可以重困也」。
王淮等奏云:「去岁止免关外,今从李蘩之请,尽免蜀中和籴,为惠尤广」。
乃自仓部太府少卿
及范公召还,上首问可保其久行否,范曰:「蘩以身任此事,臣以身保」。
上大悦,曰:「是大不可得李蘩也」。
其后如盐如酒及和买布,公方欲次第奏蠲,以尽除民害,会以疾告老而卒。
诏谓措置和籴能宽民力,特与遗表恩泽一人。
洪惟孝宗皇帝在位二十八年,动遵宪法,裁抑恩赏,上自中宫以及妃嫔、戚里、宗室、内侍、潜邸,虽亲昵当得之恩,皆从减损,至于遗表恩泽之法,虽寺监长则亦复削去,今于公乃无所吝若此。
某生未及月而公卒,及长,从父兄习闻公行治。
又与父兄皆获交于公之子璟、瑀,尝以公罢籴本末俾识篇端,未几又以书来曰:「先大夫之葬既五十年而未之铭,虽墓之有铭非古也,而舍是无以久其传,子为我书之」。
按状则仁言善政有不可胜纪,而大要则诚求故中,刚中故亨,乃撮其要者而志之曰:公字清叔,系出赵郡
赵郡始于秦司徒昙,昙生玑,玑生牧,牧相赵,因家焉。
牧之孙曰左车,左车之曾孙曰秉,徙颍川
秉之六世孙就徙江夏,秉之七世孙颉徙南郑
颉生合,合生固,皆汉三公,繇是李氏为蜀望。
曾大父平。
大父讲,赠承事郎
父辄以公升朝赠朝奉郎
母金氏,赠太宜人
承事生二子,朝奉为次,蚤有志节,尝游秦,客太梁,浮淮泗江浙,道荆楚,所交皆一时名流,晚益贫。
公未冠以词赋再举于乡,寻以《春秋》首选擢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授左迪功郎邛州安仁县主簿石泉军教授,用荐者改左宣教郎
丁母忧,服除,知眉山县签书隆州军事判官转运司檄兼权通判彭州制置司檄兼权绵州
解州事,会通判阙,又摄事。
改摄通判邛州权发遣永康军利州成都府路提点刑狱,敕差充四川类省试院考试官,权本路转运司事,权主管四川茶马,知兴元府主管利州东路安抚司公事,除仓部员外郎总领四川财赋军马钱粮,升郎中,除太府少卿,迁卿,未受命致其仕。
积官至朝奉大夫,以长子璟升朝赠朝请大夫,以仲子瑀累赠至通议大夫
始仕安仁,会朝廷行经界法,命郑克使蜀。
公受檄行视诸邑,区划平允,人已觇公器识。
石泉学校不葺,公白郡广赡养之田,请于朝增荐送之目。
眉山号不易治,曰此不可以力操也,具为科条,能使百姓知孝悌忠信,故自爱重而耻犯法。
州承虚额而取之县,县无从出,州以常赋愆期告于制置司,皆毋敢自白。
公力陈虚额之弊,帅府是之,不复诘。
又尝奏记制置使汪公应辰,其略曰:「今剑北诸州千里萧然,久而不恤,必为盗贼。
往年有纳粟度僧与夫田契等钱,诏别贮于饷所,不下数千万,今捐其什二三,凡调夫之地皆除税一年,数州之民庶其少瘳乎」!
四路故输绢于利、沔、大安诸郡,凡费六千,而关外诸军得绢仅鬻半直,公白制置使,盍令民各输正色,估钱之半疋不过五千,而给军亦如之,军民必谓两便。
时头子、勘合钱皆增旧数,公控于诸司,大略谓:「头子钱昔者贯取五钱,其后累增至四十三,近又创增十三;
勘合钱昔者一钞及石贯匹两取三十钱,近又取二十。
今以万缗为率,分为千钞,头子加百三十缗,勘合加二百缗。
四蜀之广,一岁之中钱之出入不知其几也。
以万缗计之,每一出入辄取三百三十缗,四川钱物共以五千万缗计,则是二者当得百六十五万矣。
朝廷勤恤民隐,下有司除去虚额,以三百万缗对减除放。
诏令数下,丁宁恳恻,二年于兹,有司商确,仅有成议。
夫以三百万缗分为数年对减虚额,是每年所放不满百万。
其艰涩如是,议者乃复设术阴取,元年添头子,二年添勘合,一岁之中以所减虚额之数不知几倍,而人莫之悟。
为此说者,盗臣之不如也」。
公不惟职思其忧,盖以斯民休戚自任,于此数事亦可略见。
通判彭州,才阅月,偿宿逋五万缗有奇。
彭之民既输米于州,石五千,又移输威、茂州,石不下十二三千。
乾道二年总饷者复支移四千九百馀石以饷绵州之屯,石亦十千。
公言之制置使,谓彭民安能胜此三役,繇是期会稍宽。
暨公总蜀赋,乃为奏请蠲左绵之输。
公在绵,会岁祲,请于诸司检放振恤,诸司不能夺,听免四五等户,而期会滋急。
公谓常平免役令,义仓谷专充赈给,不得他用,遇灾伤给散,行讫闻奏,公乃如令减价出粜,以价钱贷下户,仍代输秋税,庶勿误赡军,且奏且行。
又听民以茅秸易米,备粥溢楮衣,亲衣食之,所活十万人。
总领所犹取籴于绵,公力陈不可,又为画补籴之策,饷使行之,米价顿平。
议者始以好名讥之,迨明年岁在戊子,邛、蜀、彭、汉及成都间盗贼蜂起,而绵独按堵,然后知公之见远矣。
邛乱未弭,宣抚司令诘盗故,公谓始于诸县租税趣办大额,初以八十万缗为额,其后至起九十七八万,故民穷盗起,不谋同时。
议者不过发廪劝分,然义仓二万馀石,为军储之外仅六千馀,且六县之口二十万计,其何以给之?
况民产业薄,虽劝分贷种,所出无几,此必上司于籴本实额内除十四五万以免借税之害,于折估实额内除六七万以免那钱之害,则百姓乐生,虽驱之不为盗。
又论邛之患三:一曰州所欠总领所十万缗,蹙新以偿旧,其患无穷;
二曰豫借民税多至十万;
三曰今岁终尚负十馀万,则八十万之额且不能趁,此非假以数万而责其后偿不可也。
凡皆利病之至切者。
邛之浦江盐井岁欠百三十馀万,往者都转运司榷之以制低昂,课有定入,民不知也。
郡守增岁课,归井于州,以资少府私用,而民始病。
公并请于宣抚司,更法平贾,亦省刑息盗之一端也。
厥后公总蜀赋,遣官覈其事,日输不过六十檐,檐为六十斤,价十有四千,凡减盐十万八千馀斤,为缗钱七万五千。
牢盆之精与隆、简无异,总所自榷,州不与焉。
公之勇于为善类此。
永康之民出入蚕崖关者有征,公为之弛禁,凡三百万钱,而小家负课者又蠲万八千缗有奇。
两县力役之征以旁近郡为夥,公又斥郡帑之馀为代民输,凡五万缗。
威州蕃部寇边,公遣戍增饷,凡半载而民不知役。
制置晁公上其劳,诏迁左承议郎
宣抚使参政王公上其最,诏又迁左朝散郎
乾道末,岁凶民饥,公以刑狱使者常平,先事发廪,又下令蠲主客户税租各十之三,所活至百七十万人。
沈黎青羌吐蕃首领奴儿结等钞边,数百里创残,公度九折坂,户输而人抚之,贷米粟千五百石有奇,耕牛犁锄之属四千有奇。
丞相叶公某尝欲以榷酤鬻之民,公谓:「请毋以他,以成都言之。
日鬻酒二千缗,岁七千馀万,计三年抵产,必二百十万,其谁能办此?
曩岁听民请买,一道之广,仅有县镇六十馀所应令,而繇此荡产亡身者十五六,此与东南酒坊不可槩论也。
万户酒之说则习俗各异,如成都十县,岁为酒息八十三万缗,若敷在民间,其为害甚于官榷也」。
识者韪之。
公摄茶马司日,诏吴挺提举买马,且俾岁市七百疋。
公奏:「使岁七百而止,须争先收,尤有妨茶马司岁额。
况旁缘增多,不止是耶!
请为管认所买之数,发往兴州」。
奏三上,不报。
又条奏七害,大略谓:「乾道三年以前,吴璘以买马夺御前三衙岁额,故提举茶马官续觱、张德远皆以罪罢,虞允文为之禁止而后军实仅足。
今而命,其弊复见。
两司竞买,马直必增,外骄羌夷,内耗国用。
又诸军青草钱乃马军资以自赡。
十年间托买马以拘收而实夺之,虽有旨给还,久未施行也。
三边各有大屯,而兴州一军独听买马,使皆援此为词,从之与,抑拒之与?
诸军必并缘私贩,宣抚司必禁止,此必开二司之隙。
护送鬻马蕃客以防抄掠,今乃抽索吏人,须知此必各有行移,互相牵制。
臣反覆思惟,无一而可」。
是时吴氏拥兵再世,公亦欲假是分挺之权,非但为马政请也。
汉中久旱,公蚤夜孜孜,凡以请祷矜恤者靡微不尽。
是时剑外九州和籴,兴元为多,又以马运所繇,刍秣不赀。
公尝匹马行阡陌间,密访民病,有媪进而言曰:「民所以饥,和籴病之也」。
泣数行下。
公益加感叹,乃奏夏料宣司粮皆籴,而秋料宣司粮、大军粮以灾伤关总领所,或放免,或停籴。
籴既不及,民大悦,公于是已有意于九州罢籴之请矣。
绵州之屯岁于彭、绵、石泉省计截籴二万馀石,而彭之劳费倍之,且绵之米价石伍千,而远输者反不下十馀千,公请差官就绵籴买,以宽民力。
范公成大尝奏兴、洋等州义士并金州保胜军、关外四州忠勇军皆与义士一体异名,盖陕西弓箭手法,非调发不得差使,今兴元府都统司欲以义士看烽,利州东路安抚司欲以义士把关,非法也,乞放陕西旧比修成专法。
诏从其请。
公奏谓:「成、西和皆要边,而文州诸羌反侧未定,今既难以乌合禁军差替乡兵,都统司又不肯差屯驻军,今守关看烽义士、忠勇军又碍近旨如此,则拘违法之微文,成撤备之大祸。
又关外忠勇军并弓箭手等给地免税之人与兴、洋义士不同,始因宣抚使张浚、吴玠等措置马步军二千馀人,已经数十年,军额见存。
如一家三丁,一丁为军,二丁为农,或耕或战,各不相妨。
诸军自备甲马,各有部曲,并如正军。
自乾道以后,宣抚司始令依义士专法,然犹在砦屯驻,在州教阅,或一月一替,或半年一替,未至全年放散,今制置司仅以农隙教阅五十日。
夫五十年训练之卒而一朝纵之,经年不教,则事艺退堕,与义士无异,此臣之所甚惜也。
以臣愚见,兴、洋等州义士并金州保胜军未尝差使,自当依制置司所引专法施行,而四州忠勇军、弓箭手及兴利义士、文州忠胜军,守关、看烽,番上教阅,请仍依久例,惟申严私役之禁可耳」。
公之不为茍同又类此,而于吴氏之专横尤切切致意焉。
先是,公宰眉山日较成都转运司进士,因策问极言久假兵柄之患,忌者或持以示蓄愤久矣,至是滋忿。
暨公领饷事,缪奏,谓军食陈腐,龙、剑米粗黑,孝庙内批,凡再赐公。
公奏此土实不同也,乃各缄样进呈。
上大悦曰:「李晓了如此」!
于是挺之妄穷矣。
未三十年而曦以蜀叛,士益服公之先见。
公讲学临政,皆探原寻流,取法前古。
读书有《春秋至当集》、《春秋机关》、《春秋集解》,又采摭群书,自春秋迄战国时事,以年月而纪之,曰《战国前书》,又有《通鉴汉唐详节》、《汉唐事类》、《三国捷径》、《南北精华》。
其为文则有《骚坛武备》,有《忘筌集》,有《薤露碎珠》,有《韩退之书墓式》,有《经语提要》。
其临政有《理财要术》、《荒政录》、《榜示鼓舞集》《、经总条画》、《台备录》、《西宪杂记》《、榷集》、《山南杂记》、《帅阃备录》、《总所财赋源流》、《总司杂记》、《奏免和籴录》。
自经史子集,无不覃思研精,昼抄夜诵。
自号桃溪先生,文曰《桃溪集》一百卷,今藏于家。
公历仕三十年,所交皆当世名人杰士,而平生受知如叶公某、汪公应辰、晃公公溯、公武、王公炎、王公之望、查公籥、宋公似孙、范公仲恺,荐进人才如宋公若水、杨公大全、李公舜臣、杨公甲、韩公炳、黄公裳、范公荪、马公觉、吕公商隐张公子震、王公咨、费公士戣,其后各有以自见于时。
类省试主文,所得进士费公士寅、安公丙、刘公甲、陈公咸、李公兴宗、游公仲鸿,自馀不可悉数。
公事母太宜人以孝谨称,母得风痹之疾,扶侍者爪辄侵肤,公以身尝之而忘其苦。
至于兄弟患难相救,有无相通,无一閒言。
从兄江西刑狱使者望临一时,讲论赓酬,弟兄自为知己。
公娶史氏,封宜人,以仲子升朝赠硕人
四子:重祖、文老,皆早卒;
璟,用荐者改宣教郎,寻以通直郎致仕;
朝奉大夫、知涪州
女一人,适朝散大夫、前知成州罗仲甲。
孙男四人:宽民,承直郎佥书资州判官
泽氏,将仕郎
安民,觉民
孙女七人,外孙男女五人。
年六十有一,卒于淳熙四年闰六月壬辰,葬以六年二月甲子,墓在晋原县鹄鸣乡思恩里甲山之原。
铭曰:
天生斯民,后王所司。
小大相维,是保是师。
是心之存,则善推其所为。
民我知觉,民谁溺饥,斯须弗存,秦越瘠肥。
舍是非之公,搉利害之私,匪画于浮议,则沮于不见知。
烈烈李公,惟义是比。
之死靡移,上孚君心。
内格众允,外销群疑。
呜呼,诚可以动天地,贯金石,矧一气而同体者乎!
蔡太师 南宋 · 许翰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一三、《襄陵文集》卷九
正月七日,具位许某谨斋戒再拜上书于太师相公钧席。
伏闻天子哀矜黎庶,图任耆旧,起太师于家第,授之大政,天下幸甚。
夫天欲雨,山川出云,国将施仁,士思尽智。
某不敢随逐众人,缘饰辞华,称述勋德以为贺庆之文,而深思所以承隆施、报厚德者,故欲冒进其区区之说。
以为权衡千钧之重,加之铢两而移,说虽无奇,安知不为门下之铢两也欤?
故愿少辍论道之暇,观采其要。
某退居以来,六年于此,以为忠臣志士身在畎亩,不忘天下。
盖尝观之《易》象,参之《玄》文,博以《诗》、《书》,断以《春秋》,考迹秦汉魏晋以来接于隋唐之统,五代分裂治乱之变,以至当世风谣舆诵,无一不究于心,晓然见王道之有不可易者。
治有为而兴,乱有为而亡,若数一二,不可紊也。
昔者孟轲氏游说诸侯而终身不合,此其道疑于高远奇伟难用者也。
然考其说,不过田桑之间鸡豚狗彘之事,使民不饥不寒,以为如是而可以王。
庄周语道虚荒杳远,出于世表,至论天下则曰:「离于人心,其去王也远矣」。
以是知圣人非不体远。
夫体远故用近也,是以其道高明而易知、奇伟而易行。
方今之患,在于民饥而夺之食,民寒而夺之衣,众庶离心而王业不安,则孟轲、庄周之言亦可思矣。
自顷寇兴江表,建立名号,僭窃舆服,犯掠郡县,杀戮官吏,使吴越生灵数十百万肝脑涂地,然尚有可诿者曰远。
今既旌旗钲鼓横行不忌,北剽镇、魏,东扰青、徐,若犹以为盗远弗忧,则非过计者所敢知也。
夫治世讳危亡之事而不讳危亡之言,故曰:「其亡其亡,至于晖光,推亡固存,邦乃其昌」。
太师何不引秦、汉、晋、隋、唐之季,精为上极言于燕间密勿之时,曰:是五季世大盗始兴,皆随扑灭,民穷无告,相袭而动。
朝廷议者狃于前功,但务力胜,不以德绥。
法令不变,德泽不下,官军所过剽夺躏蹂,故寇贼攻之于下而军旅扰之于上,人心日去,国势浸绌,其极遂至不可复支。
此在史册,可为寒心。
夫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古有此患今亦有此,何为独不能与古同?
汉武帝太始征和之间,盗起东方,几若秦季而汉独不亡者,以武帝藉文、景富厚之业难变,又知悔其所为。
轮台之诏,喟然悼心,还未罢之兵,省不急之费,封相为富民侯赵过为搜都尉,而后流亡稍还,屯结益散。
自秦以下五六君者不变而亡,惟汉武帝变而复昌。
由此观之,图而救之,正在今日,过是恐有不可悔者。
请得粗陈其方:一曰先有司,二曰辟言路,三曰熄兵革,四曰节财用,五曰澄官吏,六曰审法令。
孔氏之门,仲弓盖可使南面者也,而仲尼告之以政必先有司。
有司奉事守法者也,立纲陈纪,离伦分类,必使各有司存,则事不相紊。
虽使周公复兴,不能舍此为政,《周官》是也。
譬如天有躔次,地有疆畎,人有脉络,于此一乱,则三才之功隳矣。
南衙北司,此有司之大分也。
北司出擅南衙之权,总领庶务,则是大分乱也。
《周官》寺人皆隶冢宰,今既离局侵官,又不听于冢宰,此岂为道也哉!
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管仲有三归之家,官事不摄,君臣侈靡如是,而能卒霸诸侯、一匡天下者,有司治也。
唐姚元崇要说明皇禁与政者而后乃受相位,李德裕武宗言政去宰相则不治矣。
故愿太师先正名分,以尊朝廷,使政有在,一切庶务斥还有司,而后治法粲然可兴起。
不然,是废躔次而求天文,毁疆畎而望地利,坏脉络而期人和,未有能得所欲者也。
言路之不开久矣,故下情不得上通,则上泽不得下究,薰虚美而蔽实祸,非国之福也。
昔者以周公之政而有不说于召公,以孔子之行而有不说于子路,何则?
召公、子路之志,贤人所守之正也;
周公、孔子之事,圣人所达之变也。
圣贤不相说如此,而卒之不失其和者,志所祈向一也。
故苟有忠信之心,则见有不同、议有不合,不害相辅而为治;
苟无忠信之心,则言莫予违,事莫予怫,终当畔去而不为用。
方今风俗颓坏,贤知遁伏,奸谀争逐,货贿流行,人才难得未有若此时者也。
朝廷若不涤濯瑕秽,公听并观,则人才恐无以充百执事之选。
故贤知鲜少则忠信无助,有志者度非一己所胜,则宁取彼而去,此言路之所以不开也。
夫窒隙蹈瑕,强谏力争,非大臣事也,要在博求天下名节之士负以言责,而大臣身为宗。
使人主朝见一人焉其言如是,夕见一人焉其言如是,一人忤而斥,则一人继而进,如是累起而无所感移,则是天也,非人力之所能为也。
在《易·小畜》六四曰:「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其在九五曰:「有孚孪如,富以其邻」。
六四,谏臣之事也;
九五,大臣之节也。
盖言六四怫逆不胜,上与九五合志而后能卒信于君。
赵烈侯相国公仲连曰:「寡人有爱,可以贵之乎」?
公仲曰:「富之可,贵之则否」。
烈侯曰:「然,夫郑歌者抢石二人,吾赐之田人万亩」。
公仲曰:「诺」。
不与,居一月烈侯问歌者田,公仲曰:「求未有可者」。
有顷,烈侯复问公仲,终不与,称疾不朝。
番吾君谓公仲曰:「君好善而未知所持。
公仲相赵亦有所进士乎」?
公仲曰:「未也」。
番吾君曰:「牛蓄、荀欣、徐越皆可」。
公仲乃进三人曰:「歌者田方使择其善者」。
牛蓄侍烈侯陈以仁义,约以王道,烈侯逌然。
明日荀欣侍以选练举贤,任官使能;
明日徐越侍以节财俭用,察度功德,所与无不充。
烈侯使谓相国曰:「歌者之田且止」。
烈侯、公仲之事乃与《易》象符,孰谓战国而无人哉!
天下之祸莫大于兵,自古未有兵革不熄而民可阜安、国可治定者也。
向使太师不去庙堂,必无前日朔方之役,借使取之,必将有术。
今既缪戾至此,事遂无可奈何。
于是女真负恃而责报,天祚蓄聚以俟时,黠羌连谋而鹰扬,降将专兵而虎视,大盗侮国而狙击,此为国长虑却顾之士所以陨心疾首,中夜抚枕而兴也。
方今朔方有变也,固已骚动天下,穷极民力,不足以赡给大费。
数年之后,一有变生,横费百倍,将复何以待之?
蔡邕有言:「郡县盗贼方扰,何暇复议边陲」?
故为今计者莫如罢云中之师,脩边保境。
郭药师既镇燕成,因使世为折氏以捍女真天祚,令中国得以无事,缮兵积财,与民休息,则寇贼之势自折,此弭兵之要也。
议者不顾腹心之安,欲营力分之议,坐困天下,惜此弹丸之地不忍与人。
他日或者求而弗与,则怨乱并兴;
求而与之,则威德俱废。
患且滋众,失亦益大矣,此可以意喻者也。
古之为天下者损益无常,与时偕行,因物成方而己无私焉。
成王、周公守成之法在《诗·凫鹥》,其章句曰:「尔酒既多,尔殽既」。
言益之时用,财之丰也。
其次章曰:「尔酒既醑,尔殽伊脯」。
言损之时节,事之俭也。
天地之道损益相济,故虽成周之盛既益,以后必受以损,法象天地。
太师相天子之道,变化使民不倦,既能与时偕益于前,必能与时偕损于后,况当此时困敝,杀礼蕃乐可也。
凡是奢丽夸诩不节之费,夫何疑而不革?
三代之隆,理大物博,天下弥文,而太羹玄酒犹先设于俎豆之间,贵礼之本,使世往而知反,则虽因时制宜而去道不远。
熙宁元丰之政未易复也,要当取以为则,以是用财,财必节矣。
冢宰职在均节财用,今财生天地之间固自若也,向也裕而今也乏,向也均而今也偏矣。
今观中都巨室之所藏富于一郡,小家之所有多于一邑,而田亩闾阎之间,头会箕敛以奉县官,老稚扶携捐瘠沟壑,此用财不均之患也。
故凡虚下而上者非寿人,朘下而丰上者非寿国
春秋之季,鲁国区区,而外事齐晋,内邻邾莒,玉帛之问,师旅之备,度其经费,数倍大邦。
哀公尝患年饥国用不足,问于有子,有子乃告以损民什二之税而为什一,使鲁遂听其说而行之,则何以能使国不乏事?
君子之意以为民无可节,不足则流亡变乱随之;
国虽不足,犹可节也。
《周官》若谷不足,止馀法用而已。
今放此意,约以中制,使锡予有度,费出有式,量功赋食,人无叨踰,行之数年,财必下济。
譬之如养生者,能虚于心必于腹,能弱于志必强于骨,此深根固蒂不死之术也。
今天下至为乏才,然而󲦤绅溢于朝省,无职以任使,牒诉壅于吏部,无阙以拟注,岂止才不胜用也哉!
则是无它,奸人徼倖以入官,富人赇赂而取位,无功而重赏者滥则大吏众,非才而超躐者多则任子繁,是以名器日轻,冠冕日杂。
使士大夫穷困失职,往往端忧之日多而食禄之日少,是以士不自重,中人以下化为赃吏,攘取黎庶以自封殖。
不澄其源而欲清其流,则亦难矣。
唐姚元崇既相,一日罢斜封官三千员,天下不以为政故也。
使司讲求所以约损此者,而官吏始可澄矣。
今法之在天下害民者众,仁圣恻然,比下手诏,训敕有司,务安元元,德至渥也。
然而吏治不加厚,民心不知感,此何为也?
殆有不忍人之心而未尽不忍人之政,文已至而未施焉。
昔者汉文却千里马,曰:「使郡国无求来献」。
晋武焚雉头裘不御,宋武碎琥珀枕以赐将士,周武烈上善殿而焚之,破齐见宫室壮丽,归以为周戒,陈宣亦焚锦绣于云龙门示民以质。
是数君者,虽未可言尧舜文武之盛,然皆一代兴王,当时颂圣,后世数美,未易轻也。
方今必欲务施仁政之,谓宜诏天下曰:朕以国家休宁,守成无事,与民同乐祖宗之泽,是以有顷者贡奉之司、营缮之役。
比年以来,奸宄失驭,干戈数兴,年谷不登,民生无聊。
其暂罢贡奉、营缮之事,使黎元得以安俗乐业,复如前日。
弛茶盐抑配之利,损田间检括之租,释郡县吏口户减耗隐覆之罪,使逋负之税得除。
如令一下此诏而民不回心,盗不屏息,则某敢执其咎矣。
不然,盗贼之在天下,击之可使暂破,赦而无以相生必复起,解而无以自存必复合,长是将焉穷哉!
太师起当天下之大任,四方之人虚己承流,觖望至治。
不及始初清明,一大矫革,岁月之后,变故不熄,则必归咎于用事者,是众已糜烂天下而我适兴受其敝也。
如是宁不为而已矣,夫岂不知顺流者易持,逆立者难安,乃有所不得已也。
方今理势异于前日,事之得失成效立见,今逆而为之诚难。
然岁月之后,师旅不告败,仓廪不告乏,民无流离,盗不干纪,圣上游燕之乐未废于外而泰定之意有加于中,任相之效倬然著见,则虽有或害之者,毁将不入,是难于先而易于后也。
君臣之间,精诚之至,相与昭格,盖有在辞说之表者。
太师正心诚意,悯悯恳恳,为上力陈民之疾苦,道古兴亡,至仁闻之,必将动心询求所以力变此者,斯可以卒其所闻矣,此亦天地鬼神所宜阴相者也。
《记》曰:「福者百顺之名」。
故名也者福之符也,功也者禄之基也。
故名垂万世者必有无穷之福,功被四海者禄不可为量也。
某不胜受恩感德之心愿赞寿祉者,惓惓在此,故尽其言而不疑。
虽然,此正议太师若以为是,则行之必有其术。
《易》不云乎:「巽以行权」。
故非知而言之之为难也,能行其意使无系輆则难。
《语》曰:「可与立未可与权」。
如某盖徒可与立者,至于反经合道,权制万宜,要使仁政行于天下,斯则已在德度中矣。
干冒钧严,伏地待罪。
不宣,某惶恐再拜。
江提刑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宋景文集拾遗》卷一六
妫廷佐治皋陶爰作宥刑;
周室移风姬旦乃求中典。
皆欲裁成经制,丕奉珍图。
阐熙洽之洪猷,贲清宁之景运。
是以五刑之宅,期至于无刑;
三刺之文,佥同于群吏。
聿垂懿范,昭著方来。
而中代已还,淳风不竞。
作仆区之法,始自于诸侯;
铸刑鼎之书,寖兴于叔世。
重轻交失,抏敝乃多。
无钧金束矢之平,有绝涧游禽之刺。
至乃秦脂凝密,穷十失于隆刑;
汉网恢疏,约三章于愿法。
飙流既异,沿革靡常。
逮夫王道下衰,宪纲增缛。
前律后疏,渐紊于常经;
倦令敝民,罕跻于鸿化。
道无终否,圣乃嗣兴。
国家抚五代之遗黎,开九皇之真系。
交张治具,燮定元基
刑属三千,缅追于遐武;
号居十二,永念于懿纲。
适底剭之繁文,重斋居之移谳。
汤网屡祝,犯命而乃诛;
尧屋戴封,画冠而知禁。
然犹念绵区之至广,悯昭宪之未孚。
临遣信臣,按行列郡。
片言而折,许龚遂之便宜;
露板以闻,用田仁之刺举。
导迎宽政,宣布湛恩。
茍非冠绩吏师,腾英朝美,揽辔负澄清之志,奏刀扬砉騞之声,则何以佐山甫之将明,副重华之钦恤?
定国之持狱,自以不冤;
宣尼之听民,可使无讼。
永言宸眷,是属正人。
恭惟某官日域凝华,仙茎宅粹。
六世冠冕,盛南国之道风;
十纪羽仪,有西京之世德。
英声焕发,懿实流闻。
早推射策之功,亟奉牵丝之宠。
优游上列,蹈励凝猷。
御珍驾以骏奔,翊仓垠而上击。
分麾使,允著于循良;
掌籍道山,载加于䌷绎。
旋属近臣慰荐,清问畴咨。
定汉蕝于一王,历周行于三署。
问鬼神于前席,方庆受釐;
俨车服于私庭,更旌稽古。
宠章弥渥,嘉绩荐凝。
瞻言全楚之区,夙重輶轩之寄。
赋舆错出,法敝于诛求;
货殖懋迁,俗沦于呰窳。
果颊刃地,出按简书。
扬恻怛之深,决攘争之健讼。
奉违仙闼,即举诏条。
一成允极于尽心,五月旋闻于报政。
以至星牢弛籥,霜隼霁威。
文无推案之功,缿绝投书之诉。
民怀格耻,罢恶少之探丸;
吏黜舞文,鞠圆扉之茂草。
坐清周犴,钦辅禹孜。
弼成议缓之功,实赖神明之化。
顷者边氓入保,遐障惊师。
密连篁之酋,潜议龿蒲之聚。
怙兹绵力,屡扰齐民。
乃至虎节会军,牙璋置守。
出奇谋于堂上,视丑虏于目中。
尚笑馀妖,敢稽天讨。
而复亲承深诏,躬督锐师。
按炎徼之旧,塞壶头之险道。
戈船狎至,雀轴相望。
羊祜轻裘,不废总戎之事;
冯唐尺籍,雅更持节之劳。
搴旗未暇于穷追,具沐已闻于相吊。
收鼓铜于骆越,浮宝无遗;
驾灰乘于零陵,前茅载肃。
克震枭牙之锐,式鲸观之诛。
七旬咸格于苗民,五刃并櫜于师节。
集成茂伐,皆属全谋。
果膺进律之恩,特举畴庸之典。
铭功碣,方震于先声;
列象哀乌,再光于郎位。
便合速扬上笏,丕迪清衷。
豫密勿之鸿枢,注凝严之景眄。
出参法从,陪翠帽之宸游;
入直周庐,佩紫之仙橐。
然后赓奚作颂,佐稷陈谟。
克扬英茂之文,钦奉都俞之对。
永言茂躅,方启亨衢。
敢因慕义之辰,罄叙由衷之恳。
窃念某材非楚有,士愧燕奇。
偶游泳于太和,寖寻于秀业。
青衿学校,幼参方领之游;
黄卷圣贤,长豫冠章之列。
猥属书同之运,不忘时术之功。
外愧育材,中疲燥吻。
辕生抗辩,曷逃城旦之书;
严干谈经,终谢太官之傅。
励精虽切,底滞居多。
加以扣寂冥襟,希光俊域。
漱九流之芳润,搴三代之蕤英。
得于缥缃之馀,致在缇油之末。
问刘棻之奇字,靡惮咨询;
丁廙之小文,方求润饰。
十日敢矜于恃气,三年偶于变儒。
不意天难匪谌,灵根夙殒。
阳桥阴梓,永悼于清晖;
远壑隆墀,再充于浩叹。
偾百身而莫赎,濒九死以奚追?
骤历炎凉,偶存食息。
抚心自惋,非游吉亢宗
投袂失图,仅冯生之赍志。
矧今翘英命秀,跅弛兴廉。
簉多士于金华,浚洪源于璧水。
场驹交絷,邱帛旅驰。
虽天网大该,尽收于绝足;
而羲车停午,莫照于幽盆。
盖舛运之所缠,致青云而坐隔。
播精寡效,空谢于支离;
列地无成,自伤于洴澼。
载念道将时背,才与愿违。
采荣而瑜未掩瑕,务进而寻将枉尺。
执中黄之贱虎,志极固穷;
梁甫之枯鱼,感深遐慨。
顾惟蹇薄,深惧沦胥。
比者幸遇某官恢诞素功,镇宁雅俗。
敷文华而饰吏,用敦厚以变风。
比阙里之训人,不忘吾党;
何侯之按部,先见诸生
某是敢望履祈通,游藩俟进。
示壶丘之天壤,虽有悸心;
郭泰之龟龙,宁忘素志。
傥或俯矜蕞品,许觌令仪。
念完士之一言,采诗人之下体。
阳秋借誉,俾陈蔡之及门;
月旦□评,许老韩而同传。
亨之志,誓铭征吉之恩。
过此以还,未知攸措。
致政墓志铭绍熙元年十月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五五、《象山集》卷二八
余稚齿在先君侍侧,见客有长大,面目方整,坐立耸直,揖逊恭谨者,心独异之。
廉问左右,知为葛公德载,而未能详其为人。
及长,则闻才美有声学校。
有业五行术者曰黄实,久游乡里,常往来吾家。
每科诏下,问此举谁当荐名,实必曰才美,已而不验,人皆笑,实曰,是独采有能名者耳。
才美竟以乾道戊子与其子同与举送,明年才美登科。
余闻实言时,实已老矣,不知此时犹在否也。
才美,公仲子也。
公平日待之甚严,其母尝乘间为才美泣曰:「儿未尝有过,盍少假借之」。
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吾如是,犹惧其业不进,德不修,可假借乎?
是所以成之也,尔毋以为苦」。
由是母亦喻其意。
才美未第时,余尝造郡庠,由东序以入,有二士并立西序,稍相睥睨。
一士容色甚少,益自嵬崖,面焉以出。
一士低回恭谨,翼翼趋庭间见,即乃才美也。
才美齿出吾上远甚,而其恭如此,余由是益敬重之。
已而闻其有严君焉,余然后知才美恭逊固天性,亦其教有以成之也。
才美与先兄复斋为同年进士,自是往来加密。
余亦屡造公,公年耆行尊,过自谦抑,如见所畏,未获从容。
比年客有过我道公畴昔语,且及其行事,余窃有慕焉。
因介客道意,欲求欸晤,以究本末。
因循未遂,而公下世矣。
余往哭公柩,诸孤执丧甚哀,余亦不知涕泗之横集。
既归,即束书入山房。
公葬有日,才美徒行匍匐登山,以铭为请。
余雅不乐铭墓,异时所辞却者众矣,或破此意而为之者,皆适有所感而不能自已者也。
余于公,所感深矣,遂次而铭之。
公讳其姓,德载其字。
其先五代间自番阳徙抚之金溪
曾祖祈,祖丰,父思审,皆不仕,世以力田殖其家。
公为人刚决,临事无凝滞。
年十三,区处家务如成人,父兄异之,于是付之以其政。
时公父年未五十,为堂舍北以自燕适,如遗世者,凡三十馀年而后即世。
公有二兄,仲早卒,事伯兄,抚仲孤,敬爱饬尽,人无间言。
遭时多故,县官倚办于民者几倍常赋。
公调度有方,从容赡给。
建炎间,盗贼蜂起,所在为保伍以自卫。
郡每被寇,必檄以捍禦。
临川为寇冲,虏骑侵轶亦尝及城下,皆赖乡社以免。
公善用长戈,慷慨徇义,人所乐亲,所部皆勇敢,以是见推为前锋,摧坚陷阵,未尝有所避。
虏骑既败退,王燮后军叛卒数千,寻至城下。
他兵遇者辄不利,城中恟惧。
金溪乡社既至,城中则大喜。
城上呼曰:「贼中有髯而骑者善战,宜谨备之」。
既阵,果有髯而骑者,奋刀驰突。
直前以长戈捣之,应手堕马,贼众惊溃,获其告身,官已正使
人皆曰:「盍论功乎」?
公曰:「今日之事,本为除贼,贼除足矣,论功非吾事也」。
有司亦不复有所省录。
公仲子既仕,凡三遇庆霈,累封至承事郎,赐绯鱼袋。
今上登极,加封宣义郎
公功不见录于有司,天则录之矣。
绍兴乙卯岁旱,明年,民难籴,米斗踰十钱。
富民方闭廪,时公先下价散其米,徒手来者,辄贷与之。
公限不多,而里中赖之宏矣。
蔬圃莳为用,馀者以易所乏,农家往往有之。
嚚猾持以榷禁,愚民不知所辨,则可以得货。
公有三贫族,尝遭此厄,讼者亦公之族,被讼者愿赂入讼者万钱求已,而未能得钱,丐公为保,公欣然保之。
已而讼者迫公索钱,凡三人,为钱三万。
公度三家者贫甚,终不能得钱,即代偿之。
公轻财类是,以是家无馀财,然公处之裕如也。
柯山所客,庐山公所闻,皆愿从容者。
其子丞西安,令星子,皆适当公意。
方其迎侍之官,访旧赏新,穷日不倦。
及其兴尽而返,子亦不能留也。
性喜饮酒,客至治具,随有无,饮必至醉。
公生无他疾,中年指间有赘,天阴或痛,久者弥日而后止,医者不能晓。
自其子登科,痛乃浸杀,久而失之。
年益高,饮食步移无异壮时。
一日出门小跌,既归,如有微恙。
后数日,从容就枕如平常,左右视之,公则逝矣。
享年八十有四。
卒之日,实绍熙改元五月庚午
公娶杨氏,早卒;
继室余氏,封宜人
子男六人:曰造;
曰逢时,儒林郎,知南康星子县
曰述,先公五年卒;
曰宗允;
曰少良,尝从余游;
曰亮。
女四人,王通一、胡溥、余邦光、冯文载,其婿也。
孙男十三人:俊卿,即与其父同举者,玉卿、有光、有开、如霆、有为、祖蒙、宪卿、如江、冠卿,三人尚幼。
女五人。
曾孙男五人,女三人。
十月己酉,葬于池头鹤叩岭下。
湖阴尉朱桴济道实状其行。
铭曰:
捐财致身,纾难去害,其声则微,其功则大。
象笏昂昂,朱银煌煌,公固不言,天其以章。
前葬十日奉议郎、新权发遣荆门军兼管内劝农营田事陆某撰并书。